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新闻中心

NEWS

风景进家园 文明入人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和顺花园小区、第十师北屯市和谐二期小区通过整治人居环境、倡导社区文明,打造洁净优美、邻里和睦的家园。

和顺花园小区

•基本情况

位于图木舒克市锦绣东街2号,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2004年投入使用,有住房13栋18个单元,入住136户315人。

•工作效果

重新建立了良好的小区形象,给业主提供一个洁净、优美、舒适的人居生活环境。改造绿化面积8500平方米,更换小区老旧垃圾箱6个、增加移动垃圾箱12个,做到一天一清。实现了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在街道、社区党支部坚强领导下,积极筹划“美好家园”示范小区创建活动,党员群众建言献策,充分发挥退休干部和党员的组织优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具体措施

整治人居环境,创建平安社区;

完善基础设施,打通消防通道。

坚持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清理陈年垃圾、僵尸车辆、乱搭乱建等;维修路灯、楼道灯,为居民安全出入小区提供了保障;统一制作宣传栏,规范停车位,结合创建平安小区活动,充分发挥单元长、楼栋长的志愿服务作用,确保小区全年无疫情、无安全事故、无刑事案件。

不断完善小区基础设施、确保公共设施运行良好。集中铲除了小区内的楼道小广告,拆除了私搭乱建的小棚子,定期维护公用配套设施,保证供排水及排污管道畅通、无堵塞外溢现象,小区内道路通畅并保持路面平整。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打通消防安全生命通道。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和消防规范要求,规划设计小区消防通道和停车位,绘制标识标线、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和醒目的消防标志,规范车辆管理,严禁占道,打通消防安全生命通道。

和谐二期小区

•基本情况

位于北屯市将台路,小区建筑面积6.84万平方米,有22栋楼92个单元,入住895户2676人。

•工作效果

深入贯彻落实“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协商治理机制,形成了“多方联动、共商共治”的有效途径,实现小区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利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对排水管网、路面、检查井等进行改造,小区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邻里和睦、团结互助。

•具体措施

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环境治理;

公示收费信息,设置“红黑榜单”。

和谐二期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及小区党员在街道社区组织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发挥小区党员带头作用,引导小区业主积极参与到小区的日常管理当中,真正做到了把党的组织覆盖到了小区,把业主的力量充实到了基层。

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将楼栋卫生责任到人,保洁人员每天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落实。实行包干责任制、制定每天清扫制度,按照分工区域履行职责。企业、业主在街道社区的组织下,开展“手拉手”活动,共同维护小区环境。成立环保志愿服务小队轮流在小区巡检,发现不文明现象,及时制止并进行思想教育。

为了保障业主的知情权、监督权,物业服务企业在小区安装电子大屏幕和电子滚动屏,公示物业服务内容、停车及其他有偿服务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和投诉电话等。物业服务企业成立了家政服务公司,针对小区业主的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务。

小区内设置“红黑榜”公示栏,红榜记录小区好人好事,宣传雷锋精神;黑榜曝光不文明行为,发挥业主的监督作用。在单元楼外墙上张贴规范管理细则,在楼道内张贴楼道公约,倡导邻里和睦、团结互助。

关于米乐官网登录

客户满意是检验质量的唯一标准。倾听客户的心声,把握客户的需求,以客户满意来定义质量标准,尽一切办法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坚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尽力为客户提供完美的产品与服务。 

搜索
搜索

近期热点

资讯列表

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
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协力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体育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体育发展成效显著,但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目标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体育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推动乡村体育高质量发展,建立乡村体育发展新格局,更好地发挥体育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国家体育总局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印发了《意见》。

《意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从体育促进乡村公共服务、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明确,要以体育助力乡村建设,让农村更繁荣;以体育赋能农业发展,让农业更兴旺;以体育促进农民健康,让农民更幸福;以体育丰富乡村文化,让乡风更文明。到2025年,建立健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政策举措和工作机制,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建形成一批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案例,体育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乡村全面建立,乡村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运动促进健康作用凸显,乡村体育产业发展更有活力,乡村体育文化更加繁荣。

《意见》提出,要加强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其中,在建设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方面,要求实施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结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健身设施,加强乡村特别是脱贫地区乡村公共健身设施和器材维护更新升级工作,支持沿边地区有条件的乡村提升公共健身设施质量,推动农村提升村容村貌、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推动制定乡村公共健身场地和器材配置标准,按标准补齐乡(镇)、行政村(社区)健身场地和器材配置短板,建设完善县级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企事业单位开展送体下乡活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向农村捐赠体育器材、体育用品。积极推进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将乡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补齐乡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短板。推动有条件的乡村学校体育场地向村民开放。

要大力发展乡村体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其中,在打造乡村特色户外运动消费场景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在开发山地、河流、古驿道、乡道时,统筹规划建设健身休闲绿道、登山步道、山地户外营地、汽车自驾营地、航空飞行营地、运动船艇码头、徒步骑行驿站、研学旅行基地、体育培训基地等,打造具有田园风光、乡土风情的体育特色村庄和配套户外运动设施,打造满足全家庭成员、全年龄段、多层次、多样化户外休闲需求的消费场景。

围绕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意见》还提出,要实施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运动健康中心建设专项行动、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乡村体育后备力量“雏鹰计划”及“美丽乡村”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五大行动计划。

其中,在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中,要求加强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加快解决乡村公共健身设施存在的短板问题,补齐乡镇全民健身场地器材,加强对村级公共健身设施、器材维护更新的保障力度。以县城为重点,支持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健身步道等公共健身设施,推动解决青少年游泳等场地设施不足问题。积极推进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逐步将乡村体育指导站、乡村各类公共健身设施纳入电子地图和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各类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服务水平。
查看详情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协力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体育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体育发展成效显著,但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目标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体育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推动乡村体育高质量发展,建立乡村体育发展新格局,更好地发挥体育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国家体育总局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印发了《意见》。

《意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从体育促进乡村公共服务、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明确,要以体育助力乡村建设,让农村更繁荣;以体育赋能农业发展,让农业更兴旺;以体育促进农民健康,让农民更幸福;以体育丰富乡村文化,让乡风更文明。到2025年,建立健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政策举措和工作机制,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建形成一批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案例,体育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乡村全面建立,乡村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运动促进健康作用凸显,乡村体育产业发展更有活力,乡村体育文化更加繁荣。

《意见》提出,要加强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其中,在建设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方面,要求实施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结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健身设施,加强乡村特别是脱贫地区乡村公共健身设施和器材维护更新升级工作,支持沿边地区有条件的乡村提升公共健身设施质量,推动农村提升村容村貌、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推动制定乡村公共健身场地和器材配置标准,按标准补齐乡(镇)、行政村(社区)健身场地和器材配置短板,建设完善县级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企事业单位开展送体下乡活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向农村捐赠体育器材、体育用品。积极推进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将乡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补齐乡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短板。推动有条件的乡村学校体育场地向村民开放。

要大力发展乡村体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其中,在打造乡村特色户外运动消费场景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在开发山地、河流、古驿道、乡道时,统筹规划建设健身休闲绿道、登山步道、山地户外营地、汽车自驾营地、航空飞行营地、运动船艇码头、徒步骑行驿站、研学旅行基地、体育培训基地等,打造具有田园风光、乡土风情的体育特色村庄和配套户外运动设施,打造满足全家庭成员、全年龄段、多层次、多样化户外休闲需求的消费场景。

围绕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意见》还提出,要实施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运动健康中心建设专项行动、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乡村体育后备力量“雏鹰计划”及“美丽乡村”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五大行动计划。

其中,在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中,要求加强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加快解决乡村公共健身设施存在的短板问题,补齐乡镇全民健身场地器材,加强对村级公共健身设施、器材维护更新的保障力度。以县城为重点,支持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健身步道等公共健身设施,推动解决青少年游泳等场地设施不足问题。积极推进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逐步将乡村体育指导站、乡村各类公共健身设施纳入电子地图和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各类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服务水平。
上一页
1
2
...
56

联系方式

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吴中区尹中南路民丰路111号

电话:

13564814100

邮箱:

7311206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