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新闻中心

NEWS

“红色引擎”释放小区治理新动能

党建引领打造服务队伍、搭建平台实现多元共治、完善服务体系和人员架构……江苏省南京市怡江苑小区、瑞金新村小区以及连云港市新海花园小区、东方瑞园小区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事项注入红色力量。

怡江苑小区

•基本情况

位于南京市龙潭街道,小区占地面积6.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4万平方米,有32幢住宅楼、1430套住房,居住人口约3500人。

•工作效果

小区环境整洁,无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等现象,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在违建管控、文明养犬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物业服务规范化、精细化,物业服务费收缴率常年保持在96%以上,业主综合满意度在97%以上。

•具体措施

强化服务队伍,进行自查自纠;

组织文体活动,开展志愿服务。

社区党委联合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组织协调民警、楼栋长等多方力量,定期召开物业联席会议;社区两委成员与物业项目经理无缝对接,下沉小区及时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

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升级改造小区的垃圾分类亭房、道路等公共设施;定期巡查水、电、消防等系统,在小区内设置公共晾衣竿等,使小区公共功能得到拓展。

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举办文体活动,组织普法讲座、技能培训等知识讲座,拉近与业主之间的距离。

瑞金新村小区

•基本情况

位于南京市瑞金路36号,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共有房屋70幢、住户2509户,居住人口7617人。

•工作效果

小区环境明显改善,物业服务费收缴率提高到96%,停车费收缴率达100%,业主综合满意度在97%以上。

•具体措施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科技赋能物业管理;

调集资源实现“五助”,设置渠道接受监督。

坚持党建引领,成立项目党支部。社区党委牵头搭建美丽家园理事会,居民代表等参与,共同治理社区。

打造智慧小区,系统集成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装置,将物业监控接入社区视频调度指挥平台,发现问题速报速处。推动优质资源向小区聚集,让居民不出小区享受“五助”(助学、助医、助居、助餐、助洁)精准便捷的服务。

践行物业服务行业服务宗旨,在小区试点设置“12345”现场受理点和行风监督热线,接受居民反映问题。

新海花园小区

•基本情况

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规划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由37栋多层住宅组成,总户数1460户。

•工作效果

小区增设塑胶步道、篮球场、健身设施和儿童娱乐设施,实现旧貌换新颜。小区治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业主满意度上升到96%,协商共治的效果愈发明显。

•具体措施

制定应急机制,加强车辆管理;

组建兴趣小组,改造公共空间。

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打造红色物业品牌,制定了快速应急机制。

积极落实车位配套标准,制定停车管理办法,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协助建立临时核酸检测点,方便居民检测。组建了16个兴趣小组,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提档升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党建文化广场。全面推进社区活动室提升工程,新增社区食堂,打造“一刻钟服务圈”。

东方瑞园小区

•基本情况

位于连云港市主城区,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居民1600余户。

•工作效果

小区解决了集中供暖、停车难等问题,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居民满意度多年来保持在97%以上,物业服务费收缴率高于96%。

•具体措施

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活动场地;

注重消防安全,公开收费信息。

建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街道社区、小区党支部等组成的“六位一体”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美好家园”服务体系和人员架构。

增设康乐活动中心,为居民提供学习、娱乐场所。设立9座标准化垃圾分类房,实行卫生督导机制,推动垃圾分类。

在所有电梯内安装了阻车器,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增设集中充电区,解决居民充电难题。小区在物业服务中心等进行收费信息公示,让居民明白消费。

关于米乐官网登录

客户满意是检验质量的唯一标准。倾听客户的心声,把握客户的需求,以客户满意来定义质量标准,尽一切办法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坚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尽力为客户提供完美的产品与服务。 

搜索
搜索

近期热点

资讯列表

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
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协力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体育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体育发展成效显著,但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目标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体育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推动乡村体育高质量发展,建立乡村体育发展新格局,更好地发挥体育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国家体育总局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印发了《意见》。

《意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从体育促进乡村公共服务、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明确,要以体育助力乡村建设,让农村更繁荣;以体育赋能农业发展,让农业更兴旺;以体育促进农民健康,让农民更幸福;以体育丰富乡村文化,让乡风更文明。到2025年,建立健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政策举措和工作机制,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建形成一批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案例,体育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乡村全面建立,乡村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运动促进健康作用凸显,乡村体育产业发展更有活力,乡村体育文化更加繁荣。

《意见》提出,要加强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其中,在建设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方面,要求实施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结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健身设施,加强乡村特别是脱贫地区乡村公共健身设施和器材维护更新升级工作,支持沿边地区有条件的乡村提升公共健身设施质量,推动农村提升村容村貌、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推动制定乡村公共健身场地和器材配置标准,按标准补齐乡(镇)、行政村(社区)健身场地和器材配置短板,建设完善县级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企事业单位开展送体下乡活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向农村捐赠体育器材、体育用品。积极推进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将乡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补齐乡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短板。推动有条件的乡村学校体育场地向村民开放。

要大力发展乡村体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其中,在打造乡村特色户外运动消费场景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在开发山地、河流、古驿道、乡道时,统筹规划建设健身休闲绿道、登山步道、山地户外营地、汽车自驾营地、航空飞行营地、运动船艇码头、徒步骑行驿站、研学旅行基地、体育培训基地等,打造具有田园风光、乡土风情的体育特色村庄和配套户外运动设施,打造满足全家庭成员、全年龄段、多层次、多样化户外休闲需求的消费场景。

围绕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意见》还提出,要实施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运动健康中心建设专项行动、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乡村体育后备力量“雏鹰计划”及“美丽乡村”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五大行动计划。

其中,在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中,要求加强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加快解决乡村公共健身设施存在的短板问题,补齐乡镇全民健身场地器材,加强对村级公共健身设施、器材维护更新的保障力度。以县城为重点,支持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健身步道等公共健身设施,推动解决青少年游泳等场地设施不足问题。积极推进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逐步将乡村体育指导站、乡村各类公共健身设施纳入电子地图和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各类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服务水平。
查看详情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协力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体育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体育发展成效显著,但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目标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体育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推动乡村体育高质量发展,建立乡村体育发展新格局,更好地发挥体育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国家体育总局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印发了《意见》。

《意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从体育促进乡村公共服务、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明确,要以体育助力乡村建设,让农村更繁荣;以体育赋能农业发展,让农业更兴旺;以体育促进农民健康,让农民更幸福;以体育丰富乡村文化,让乡风更文明。到2025年,建立健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政策举措和工作机制,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建形成一批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案例,体育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乡村全面建立,乡村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运动促进健康作用凸显,乡村体育产业发展更有活力,乡村体育文化更加繁荣。

《意见》提出,要加强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其中,在建设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方面,要求实施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结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健身设施,加强乡村特别是脱贫地区乡村公共健身设施和器材维护更新升级工作,支持沿边地区有条件的乡村提升公共健身设施质量,推动农村提升村容村貌、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推动制定乡村公共健身场地和器材配置标准,按标准补齐乡(镇)、行政村(社区)健身场地和器材配置短板,建设完善县级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企事业单位开展送体下乡活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向农村捐赠体育器材、体育用品。积极推进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将乡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补齐乡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短板。推动有条件的乡村学校体育场地向村民开放。

要大力发展乡村体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其中,在打造乡村特色户外运动消费场景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在开发山地、河流、古驿道、乡道时,统筹规划建设健身休闲绿道、登山步道、山地户外营地、汽车自驾营地、航空飞行营地、运动船艇码头、徒步骑行驿站、研学旅行基地、体育培训基地等,打造具有田园风光、乡土风情的体育特色村庄和配套户外运动设施,打造满足全家庭成员、全年龄段、多层次、多样化户外休闲需求的消费场景。

围绕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意见》还提出,要实施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运动健康中心建设专项行动、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乡村体育后备力量“雏鹰计划”及“美丽乡村”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五大行动计划。

其中,在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中,要求加强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加快解决乡村公共健身设施存在的短板问题,补齐乡镇全民健身场地器材,加强对村级公共健身设施、器材维护更新的保障力度。以县城为重点,支持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健身步道等公共健身设施,推动解决青少年游泳等场地设施不足问题。积极推进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逐步将乡村体育指导站、乡村各类公共健身设施纳入电子地图和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各类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服务水平。
上一页
1
2
...
56

联系方式

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吴中区尹中南路民丰路111号

电话:

13564814100

邮箱:

731120633@qq.com